二十多年前,有三个年轻人,永远无法见到次日升起的朝阳了。
1999年5月7日,贝尔格莱德当地时间晚上11点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毫无预警地悍然用导弹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发动袭击。
这致使20余名中国使馆人员受伤,48岁的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31岁的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还有许杏虎28岁的妻子朱颖在此次爆炸中遇难。
由于事发时为北京时间5月8日,故而被史称为“五八事件”。
这宛如木板上的一枚钉子,永远地嵌在了我们的内心深处!
【早在3月份的时候北约就开始有动作了】
北约的空袭并非自贝尔格莱德的5月7日起始,实则早在3月24日,也就是数十日前便已拉开帷幕。
那时许杏虎与朱颖正在黑山出差,谁能想到,当晚8点的时候,许杏虎等人就察觉到战争已经爆发了。这里所谓的察觉倒不是说已经直接感受到了战争的炮火,而是许杏虎怎么也无法与贝尔格莱德方面取得电话联系了。
现今看来,北约早就针对南斯拉夫人民做好了“准备”。
正当许杏虎心急如焚之际,忽然有200余名警察集结一处,这使得许杏虎愈发确信战争已然爆发。
幸运的是,3月25日凌晨3点多的时候,贝尔格莱德那边的电话终于接通了,许杏虎和朱颖特别高兴,赶忙收拾行李回贝尔格莱德去了。
许杏虎等人在山路行驶了近500公里后,终于回到贝尔格莱德。彼时的贝尔格莱德宛如一座死城,由于惧怕战火,所有人都躲进了地窖。许杏虎等人不敢在外逗留,赶忙回到房间里。
26日,贝尔格莱德的UTVA飞机制造厂遭到轰炸。记者许杏虎前往采访,很快便发觉这是炸弹所致。只见墙壁被炸开一个大洞,墙体被火烧得焦黑,地下通道也被炸得粉碎。
27日,一架美国F—117A隐形战机于距贝尔格莱德60公里处被击坠。许杏虎获悉后即刻动身前往采访,以获取第一手资讯。在掌握具体情况之后,许杏虎满心欢喜,南斯拉夫民众亦是如此,这极大地振奋了众人的士气。
28日清晨,许杏虎猛地被接连6声爆炸声惊醒,玻璃被震得哐哐直响。许杏虎赶忙叫醒妻子朱颖,此时二人意识到或许该储备粮食了,于是夫妇二人迅速出门购置食品。
幸运的是,超市的货架依旧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像牛奶、面包、通心粉等都有售卖,不过通心粉的数量已经不多了。许杏虎只能有选择性地购买了部分通心粉。离开商店后,许杏虎寻思着应该兑换些钱,可又不清楚是否还能进行兑换。于是,许杏虎在街头找到小商贩打听情况,还好第纳尔与美元的汇率并没有因战争而发生变动。这让许杏虎总算得到了些许安慰。
许杏虎怎会料到,40日之后自己竟会在此丧生,可怜当时他还在为没有通货膨胀而暗自庆幸。
【许杏虎、朱颖、邵云环牺牲】
一入4月,贝尔格莱德愈发不得安宁了。
4月1日,诺维萨德的多瑙河上有一座大桥被炸,北约的轰炸行径已然开始无所不用其极了。
4月2日,数百市民前往萨瓦河上的高速公路大桥,他们手挽着手,筑起人体盾牌,向北约进行抵抗。
4月3日,北约的炸弹开始朝着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展开攻击,联盟内务部与塞尔维亚的两座大楼于午夜12点45分相继被炸弹击中。
南斯拉夫民众的英勇抵抗与坚韧不拔,最终未能阻挡北约的恶行,1999年5月7日23点45分,这个罪恶的时刻还是降临了。
当夜,由美国领衔的北约部队出动B - 2隐形轰炸机,投下五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精确地命中了地处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
这场爆炸突如其来,据后来一位幸存记者回忆:
炸弹来临之前毫无异样,众人都打算像平日那般收拾好手头资料便上床歇息。彼时我刚躺到床上,还未入眠,听到一声巨响后,凭借本能反应躲到床下,这才幸免于难……
真的特别期望所有人都能拥有这位幸存者这般的幸运啊!
然而,天不遂人愿,这场爆炸发生后,许杏虎、朱颖以及另一位记者邵云环当场被炸身亡,众多记者被埋于炸毁的建筑之下,部分记者被炸得惨不忍睹。
特别要指出的是,如此巨大的损害竟然仅仅是由4枚炸弹引发的。当时还有一枚炸弹未爆炸,直至这一事件过去5年之后,才被塞黑方面取出并销毁。
生命的消逝绝不能毫无意义!
谁能想到,美国竟然公然罔顾事实,宣称这是误炸,还声称真正的轰炸目标是南斯拉夫军事总指挥部,而误炸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是由于采用了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过期地图。
第二,中国大使馆与南斯拉夫军事总指挥部的距离仅有180米。
其三,由于两座建筑物的形状和大小极为相似,从而导致误炸情况的发生。
这不是像癞蛤蟆趴在脚面上,它虽然不咬人,可却让人觉得恶心。
这种原因,我们决然难以相信,理由主要有三:
其一,美国中央情报局更新换代如此迅速,怎会存在过时的地图?
其二,导弹如此精准,又怎会误炸相距180米之外的建筑物?
其三,中国大使馆与南斯拉夫军事总指挥部全然不同,怎会有这样的说法?
然而,国际特赦组织竟然支持北约的说法,同时也对北约未采取恰当举措保护无辜民众免受伤害予以谴责。
不痛不痒?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短短数日之间,贝尔格莱德的数百名华人自发地高擎起中国国旗,在大街上举行示威活动。南斯拉夫民众也对中国伸出援手,一同走上街头示威以表支持。
在中国,当时的情况与南斯拉夫的状况相比毫不逊色。中国知晓北约轰炸大使馆致使我国三名记者丧生这一消息后,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拉着十分醒目的横幅,手捧着三位记者的遗像,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进行抗议和声讨。
只可惜,已经逝去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吴剑旗潜心研究雷达技术】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件刚一发生,就有一位年轻人暗暗攥紧了拳头,暗自立下要专心钻研雷达技术的誓言。
而这位年轻人,正是吴剑旗。
1966年,吴剑旗在四川诞生。凭借出色的成绩,吴剑旗先后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与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习,并且分别取得了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990年,吴剑旗刚从学校毕业就顺利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8研究所总体部,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
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发生之前的9年里,吴剑旗不断晋升,每一步都迈得坚实而稳健。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吴剑旗身为中国人,内心充满了对这一事件的愤懑,满腔怒火在心中燃烧。
常言道,外行人看的是热闹,内行人看的是门道。
此次爆炸事件,根源就在于我们自身不够强大,“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先辈们留下的深刻教训,吴剑旗对这一道理深有体会。另外,此次爆炸事件中美国出动了B - 2隐形轰炸机,这可是尖端技术的产物,普通雷达难以探测到,所以我们才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受轰炸。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太过滞后了。
1999年,吴剑旗出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雷达副总师之后,便开始专心致力于研究可监测隐形飞机的雷达,以使雷达监测能力提升至作战级别。
当时中国雷达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波雷达,这种雷达在监测隐形飞机方面效果不佳。于是,吴剑旗大胆提出米波雷达对监测隐形飞机可能更有效的设想。这一想法一经提出,便立即遭到众人的质疑,不过吴剑旗仍然坚守自己的观点,一切从零开始探索。
经过数年的钻研,吴剑旗对米波雷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大致认定监测隐形飞机与雷达波长的长短有着密切关联。明确这一设想后,吴剑旗马上着手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深入探究,吴剑旗最终成功构建出一种米波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的新体制。吴剑旗历经试验,顺利研制出世界首例机动式米波三坐标雷达以及米波稀布阵四坐标雷达。
吴剑旗所钻研的米波雷达侦测技术一经投入空中作战使用,成效便令人大为惊喜。这种新型雷达宛如一张严密无缝的巨网,将天空的各个角落全然覆盖,不存在任何监测死角。不管隐形飞机隐匿于何方,都必然会即刻原形毕露。
直至现在,吴剑旗的研究仍然是我国反隐身飞机探测装备中的骨干力量,攻克了以往覆盖间断、监测存在死角盲区、精度不高等难题。
吴剑旗,他成功了!
唯一可惜之处在于,血的教训才让我们懂得发展是首要之事。唯有搞好经济建设,提升科技水准,增强综合国力,我们才不会遭受欺凌。
然而,我坚信,邵云环、许杏虎、朱颖这三位英勇无畏之人,你们的牺牲不会付诸东流,你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鼓舞着我们为祖国的利益、正义事业奋勇前行!
永志不忘,铭刻历史!
暴行绝不可轻易饶恕,悲剧绝不容再次发生……